巧儿(一)

今儿咱聊聊《红楼梦》中的巧姐儿,相信读过书或者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巧姐儿吧。
她是荣国府王熙凤和贾琏的女儿,由于年纪幼小,在书中和剧中都出场不多。她生于农历七月初七,是民间的“乞巧节”。
王熙凤觉得日子不好,怕自己起了名字犯冲,所以让刘姥姥代为起名。刘姥姥给她取名“巧姐”,大家都唤她做“巧儿”。
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贾府破败后,她险些被王仁、贾蔷、贾芸等人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做粗使丫鬟。
幸而刘姥姥、平儿、王夫人合力将她救出,最后由贾琏作主嫁到姓周的地主家(此为高鹗续本结局)。
但根据第五回的图册和判词,以及脂砚斋的批语,巧姐最后是嫁给了板儿,做了一个农家的小媳妇。
我还是喜欢原八十回中第五回曹雪芹做了铺垫的这个版本,就是巧儿最后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子板儿,过上了粗茶淡饭但却和和美美的农家小日子。
楚楚动人的巧儿
从小锦衣玉食,但却也乖巧可爱的巧儿被刘姥姥等人搭救以后,她就跟随刘姥姥来到了农村。刚一进门就被院子里赶来瞧热闹的小孩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看着面前的小孩们一张红扑扑的小脸,他们虽然穿的破衣烂衫,但是却都热情而又怯生生的伸出手,向她问好:“姐姐好,给你吃果子”。小手一伸,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果子映入眼前。
“地里刚摘的果子,”刘姥姥张开没牙的嘴,笑呵呵的说,”巧儿,你快尝尝,可好吃了”。她咬了一口,甜中带着酸,自己以前从没有吃过这麽香甜的果子。
巧儿的拘谨和不安,还有对娘亲的思念,对农家生活的未知恐惧,随着大口吃下的果子,逐渐淡了。孩子们一看巧儿吃的那么津津有味,纷纷都笑的乐开了花,比自己吃了还要开心。
孩子们又簇拥着巧儿和刘姥姥进了家中,坐下后,巧儿打量着家中虽没有自己家里那样的富丽堂皇,只有几件简单必要的家具,却也打扫的干净整洁。
巧儿正自打量着,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一个男人的声音:“小狗子,大林子,你们都去外边玩吧”,围在门外的孩子们嘻笑着跑开了。
紧接着一个浓眉大眼的高个子小伙子走了进来,巧儿定睛一瞧,这不是板儿吗?虽说以前只见过一面,也私下说过几句话,可没想到几年没见,板儿就长高了一头,而且没有了当初的愣头愣脑,竟越发生的俊俏了。
板儿看着面前已经出落得美貌可人的巧儿连忙作揖行礼:“巧儿妹妹好”。巧儿一听板儿上来就叫她妹妹,不觉得羞红了脸,一扭头躲到了刘姥姥的身后。
刘姥姥摸着巧儿的头,笑的合不拢嘴,嗔怪板儿道:“你这孩子,没一点规矩,巧儿妹妹刚进家门,你就这么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还不赶快回你房间去。”
板儿连忙作揖,说:“打扰妹妹了,妹妹早点歇着,我明儿再来看望你。”说罢,匆匆看了一眼低头回礼的巧儿,一溜烟出门去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