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比分-华为怎么进BT365-365bet娱乐登陆

华为怎么进BT365

谈语说文

2025-08-18 18:59:21 作者 admin 阅读 7542
谈语说文

编辑说

在古代,人们是如何用汉字表示倍数、分数、约数的?天津师范大学谭汝为对古籍和诗词用例进行了梳理,分别总结了古汉语中双音节数词表示倍数、分数、约数的特点。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阅读欣赏古代作品将有所助益。请看——

古代汉语中,有不少使用双音节数词表示倍数、分数、约数的例子。下面具体说一说。

01双音节数词表示倍数,典型地体现在以二数之积表述具体年龄的功能上,如:

(1)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南朝陈·陈叔宝《东飞伯劳歌》)

(2)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唐·王翰《飞燕篇》)

(3)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宋·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

(4)二八登科标名早,三七入试举孝廉。(无名氏《绣香囊》弹词)

(5)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明·罗贯中《三国演义》38回)

以上各例均以两数相连的乘积来表述年龄,如“二七”指14岁,“三五”指15岁,“二八”指16岁。除了表述年龄外,这种表示倍数的双音节数词还用于指其他事物,如:

(6)迎珠履之三千,列金钗之二六。(明·高道素《上元赋》)

(7)素秋二七,天汉指隅,人胥祓除。(汉·刘桢《鲁都赋》)

(8)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唐·权德舆《秋闺月》)

(9)历载三六,偷安天位。(汉·张衡《东京赋》)

(10)温舒从祖父受历数天文,以为汉厄三七之间。(《汉书·路温舒传》)

(11)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明·施耐庵《水浒传》72回)

(12)逮追八九之迹,永垂亿万之年。(宋·杨亿《驾幸河北起居表》)

例(6)“二六”指十二金钗;例(7)“二七”指七月十四日;例(8)“三五二八”指农历十五、十六两天;例(9)“三六”指王莽篡位18年;例(10)“三七”指汉朝运祚的限度;例(11)“六六”“八九”分别指36天罡和72地煞,共有108座星宿,借指梁山英雄108将;例(12)“八九”指古代封禅者72家。

总之,二数连用以其积表示倍数,有三个特点。第一,两个数词往往为不相邻的个位数。前数小,表示几倍;后数大,表示基数。第二,所表示的数(即两数之积)只能是合数,而质数(如13、17、19、23、29、31等)不能用此法表示。第三,以二数之积表述年龄多见于诗词、戏曲、小说等文艺性作品,而在经、史、子等典籍中较为罕见。

02两数相连表示分数,在文言文中使用广泛,一般是“母数+子数”,母数必须是“十”“百”“千”“万”等整数。如:

(1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4)日日洋轮出入口,红头旧船十九废。(清·丘逢甲《汕头海关歌寄伯瑶》)

(15)下士边远,能诣阙者,万无数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汉·王符《潜夫论·三式》)

(16)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文心雕龙·隐秀》)

(17)则何可不千一述之,为流涕哀号,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留作券剂耶?(清·谭嗣同《仁学·自叙》)

(18)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宋·岳飞《五岳祠盟记》)

上文诸例的“十一”“百一”“千一”“万一”分别指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余者类推,兹不赘述。更为多见的是母数为十,子数为相邻的两个并列的数字,形成三音节数词,如:

(1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

(20)不如意事十八九,正用此时风雨来。(宋·陆游《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觉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

例(19)中“十六七”是十分之六七;例(20)中“十八九”是十分之八九。这种格式的变体,就是当母数是“十”时,将母数省略,直接用双音节的子数来表示分数,如:

(21)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宋·方岳《别子才司令》)

(22)夏田旱捐七八,盐法更变,课入不登。(宋·苏轼《与范子丰》)

以上两例的“八九”“二三”“七八”分别指十分之八九、十分之二三、十分之七八。

表示分数的双音节数词,有两个特点。第一,前数应为“十”“百”“千”“万”的整数作母数,后数是大于0小于10的整数作子数,前数大于后数。第二,省略母数,直接用子数来表示分数的双音节数词必须是大于0小于10的两个相邻的整数,如“二三”“五六”“七八”“八九”等。

03以邻近的两个基数表示约数,在汉语中运用得更普遍。请看:

(23)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唐·杜甫《无家别》)

(2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25)其余鼎鼎八九子,奇人一董先即丘。(清·龚自珍《常州高材篇·送丁若士》)

以上“一二”“五六”“六七”“八九”都表示约略的少数,也都是次第排列的相邻数的组合。逆序排列的相邻数组合表示约数,常见的有“三二”“四三”这两个词语,如:

(26)你便再与他三二斗米去。(《水浒传》15回)

(27)所不与吾子及四三贤同恐惧安乐,有如秋水!(唐·苏源明《秋夜小洞庭离宴序》)

非相邻数表约数的双音节数词有“三五”“五三”“五七”等词语,如:

(28)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29)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唐·吕洞宾《绝句》)

(30)凡与一人竞诉,词内必牵引其父子兄弟五七人,甚至无涉之家。(宋·胡太初《画帘绪论·听讼》)

表示众多、数量大的约数,就由“十”“百”“千”“万”“亿”“兆”等数字进行组合,如:

(31)霜竹百千竿,烟波六七亩。(唐·白居易《泛春池》)

(32)传贵质于竹素,晦深声于百亿。(南朝梁·江淹《翡翠赋》)

(33)千千铁骑拥尘红,去去平吞万里空。(唐·章碣《赠边将》)

(34)饥馑之所夭,疾疫之所及,以万万计。(《后汉书·隗嚣传》)

(35)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战国策·楚策一》)

表示约数的双音节数词,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两个数词往往是相邻的两个数(如“三四、六七”等)。即使两个数词不相邻(如“三五、五七”等),两数之间也只隔着一个数,一般说来,前数小后数大。第二,以叠音形式表示数量的结构一般不具有表示约数的功能,如“四四”“七七”“九九”“百百”等。但也有较为特殊的情况,一是“千千”“万万”可表示约略的多数,二是少数叠音数词可组成“AABB”式的固定语(如“三三两两”“三三五五”等)来表示约数。第三,与表倍数、分数的双音节数词在古代应用广泛而在今天基本上不再使用的情况相反,表示约数的双音节数词今天仍被广泛使用。

判断表示约数的双音节数词是表示少数还是表示多数,不能仅从数字本身去断定,有时还应在具体语境中斟酌分析。请看以下两例:

(36)妇于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

(37)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例(36)中,“二三”并不是表少量,而是表多次;例(37)中,“千百”并不表约略多数,而是通过敌我双方兵力的悬殊对比,强调数量之微小。由此可见,双音节数词的表数功能是繁复多变的,很难探索和总结出整齐划一的语言规则。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掌握其规律,更应注重语境要素,灵活变通地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4月19日文章《古汉语中的双音节数词》;作者:天津师范大学/谭汝为;)(文字编辑、校对:王晶;微信编辑:贺庆)

仙女都在看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相关文章